冷链物流与供应链系党总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冷链物流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支撑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搭建高水平冷链物流育人平台,打造校企一体化运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一、建设运营生产实训基地,打造高标准实践育人平台
根据智慧冷链物流产业链逻辑,按照“厚基、强技、精艺”思路,联合京东物流等龙头企业,以专业基础实训、岗位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和岗位实习四层递进为导向,着力建设由基础实训、生产实训、虚拟仿真、科研训练、“双创”竞赛等构成的“五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持续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抓实智慧冷链物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全国冷链物流产教融合共同体,在京东集团头雁引领下,与多家企业强强联合共建智慧冷链物流实训基地,打造了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依托山东省高等学校农产品供应链工程新技术研发中心和济南市绿色冷链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开展项目运营、教科研及学生实训工作。打造“两中心”育人实训平台。由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智慧商超微仓配中心、智慧校园驿站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组成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实训中心,承担日常实践教学、教师科研和生产性实训;由冷库制冷技术研究中心、冰雪赛道技术研发中心、预制菜未来技术展示中心和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研训中心共同组成冷热耦合工程研究中心,以冷热能源耦合利用技术为核心,整合多领域资源,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二、压实校内生产性实训,搭建校企合作专创融合平台
我系深入开展产教融合,不断压实生产性实训。与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智慧物流装备电气装调生产性实训项目”,在实训环节全程邀请企业工程师入驻,实现企业学校协同育人,培养学生500余名;与济南斯彼德快递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智慧驿站自动分拨与配送生产性实训,切实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目前该项目年参与学生约6个班次,共300余名学生;与京东集团共建了以智慧仓储、自动货到人分拣为核心场景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满足了学生对物流仓储全流程作业实训需求。借力技术赋能提升实训实效。充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了智慧供应链虚拟仿真实践基地,把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配置到虚拟仿真实训设备中,建设了多个场景类、原理验证类等虚拟仿真资源,突出了实训的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强化了教学资源使用与开放共享,以高水平、虚实一体的智慧供应链虚拟仿真实践基地切实提升师生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
三、驱动教研科研共同发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打造高能双师团队,推动双师团队与京东集团高水平技术团队的强强联合,共同组成科研团队,打造校内科研平台,以教科研项目为载体,实现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培养和锻炼教师的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目前校企已深度孵化了物流数字孪生技术、冷库运营数字孪生技术、供应链集成技术、制冷设备检测技术、预制菜供应链绿色制冷装备与技术5支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总计培养科研助理215人,指导学生助理发表论文19篇,取得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3项。推进冷链教学成果建设。以教研科研共同改革为驱动力,牵头制定国家职业教育冷链专业等5个教学标准,起草行业标准《冷链物流从业人员标准职业资质》,开发了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制冷、冷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了制冷工等3个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主持了冷链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国家规划教材8门、国家精品资源课1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鉴定成果省部级4项、市厅级3项。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以“精准物流和放心消费”为总体目标,以果蔬、畜禽、水产三大品类物流技术为重点研究对象,以精准营销技术、冷链装备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和品质与安全控制(品控)技术三大物流科技技术集成为支撑,针对生鲜农产品物流(传统与电商)在产、加、贮、运、销、消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为企业、行业冷链物流工程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依托项目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